【218】最大程度薅羊毛的方式

作者:Stacy 分类: 自我提升 发布于:2016-2-25 23:43 ė1735次浏览 60条评论

怎样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到新东西?

往往会有人认为换一个新的环境就能学到新东西,似乎跳槽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如果自己不去有意识地学习总结领悟的话,跳槽到新环境,你学到的也只是一套新的执行流程而已,并非深度的积累。

虽然道理都懂,但这是最近自己切身经验才体会到的。

最近在研究一份关于搜索的报告,报告中有个别的指标含义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影响报告的使用。出于习惯,还是随手打开公司内部网页查一下有没有相关解释,结果发现没有这个词条。这种情况还是挺少见的,于是更加好奇,就在网上搜了一下:

MRR: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对搜索算法进行评价的机制,即第一个结果匹配,分数为1,第二个匹配分数为0.5,第n个匹配分数为1/n,如果没有匹配的句子分数为0。最终的分数为所有得分之和。

看完之后作为一个做business完全不懂技术的女同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大概知道是什么,可是这个值到底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

其实结合报告里的一些条目数据,应该能猜测出来,偏偏几条里,看起来不是完全符合规律,数据内部不一致,所以难以直接推断。

这更加让人好奇了,一般来说那几条反映出的用户搜索行为应该是符合规律的,既然内部互相矛盾,不符合正常的猜想,那搞不好有一些用户行为上新的解释,所以越来越觉得几个不清楚的指标都得弄清楚。

内网搜不到,网上找的信息有限,针对性也不够强,所以这时候想着就找相关的专家问一下。搜到了相关的同事,想直接通电话,结果对方弱弱地说:“我其实base在国外,你这个问XX team比较合适,他们直接相关,不过我也能解答一些一般性问题。”

在Link上聊了几句,对方直接打过来了,除了回答我的问题,举了几个例子,还建议我下次如果有更具体的问题,可以问另一个专门负责这个系统的同事。

挂了电话其实还挺有感慨的,自己在那瞎琢磨半天,遇到问题,找到相关专家同事解答比在网上没有目的地搜索效率高多了,不禁感慨,公司有这么多牛人、包括一些内部资源,如果不善于学习利用的话,自然什么也学不到。

所以就想着列一下,公司有哪些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呢?

In-class和online培训:

这个是在职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指的是in-class的培训,但其实不局限于这种形式,公司的内网一般都会有一些培训的材料文档/往期培训视频可以查阅下载,很少会有人想起来利用好;而且通过这些资源能够接触到一些其他部门其他职位的相关内容,对于计划转岗或者提升自己都有帮助。

培训的内容往往也多样化,可以多参加一些感兴趣/对自己工作有帮助/对长期职业生涯有用的培训,比如英文写作,领导力提升,时间管理,谈判能力之类的soft skill培训。

一些隐性资源:

比如公司有和某家健身房合作,提供员工折扣之类;或者像会计师事务所,报销员工参加注会培训的费用;还有公司提供的内部语言课程,这类资源如果有的话,就可以薅羊毛。

内部论坛/邮件组:

有的公司会有一些关于某方面的论坛或者邮件组,里面往往会潜伏着各个方面的专业大牛,遇到问题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问的话,这种渠道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法。

不要忘记了最宝贵的资源,其实是人:

其实这点才是遇到那个搜索case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联想到了《麦肯锡意识》那本书里提到过的,麦府有个传统,任何时候你给不同locale的同事发邮件咨询问题,对方都要在24小时之内答复。

这种方式能够整合不同的资源,让所有人的工作都建立在已有的knowledge上,避免在同样的问题上不同team花重复的时间。

所以遇到问题,找到对的人直接请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避免花很多额外时间,少走弯路,像我的例子中,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解决了我一个小时的疑问。

在公司里,这些“对的人”包括:某方面的专家,你的mentor。

专家用于解决平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平时要了解一些基本组织架构,这样才知道遇到问题该问谁。Mentor则是在关键时候,对你的职业生涯上给出一些建议的人,有个人发展困惑的时候,约对方出来吃个饭聊一聊,也许一两句话就让人醍醐灌顶。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