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懒”是进步的动力
曾经在有一次部门会议上,一个工作表现突出的小盆友应要求分享工作经验。
小盆友工作其实没多久,但自己挺有主动性、也挺有想法,做成了两件比较突出的事情,所以主要和我们讲了讲这两个项目的一些best practice.
第一件事:
某个经手的项目中有一大部分工作是整理大量的原始数据,整理完之后分别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之后进行更新维护。
他做了一段时间,估算了一下剩余的工作量,觉得耗时很长,一个headcount什么也不做只做这个的情况下,要好几周。
具体细节因为我没接触过相关工作,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但大概的方法就是:他找了数据分析师帮忙,把数据分组,把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的一部分数据分开,再找tech帮忙进行批量更新。这大概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剩下的再去手工处理。
而且做的时候,考虑到了项目整个周期比较长,于是他先把最重要的部分做了,那些数据的使用率非常高,能够直接对项目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项目虽然还没做完,但是一些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第二件事:
以前他的常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和客服人员沟通,查明并解释一些基础的问题。因为发现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在沟通上,所以就自己写了个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就是FAQ,发给客服,让客服以后遇到问题,先照着FAQ看是否能自助解决,解决不了的话再和他沟通。
这件事也大大减少了每天花在和客服人员沟通上的时间成本,他得以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当然,怕自己推动不了这个流程变化,他请了老板帮忙和客服团队沟通。
在分享的时候,这个小盆友说:
因为我比较懒,看到这种重复的劳动占据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就想着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腾出来的时间可以做更重要,影响更大的一些事情。
听完整个分享,部门老板说,这不是懒,这是一种聪明干活的方式。
无独有偶,有次翻知乎,有个对于“你身边考上清北的人有哪些特质”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答主举了自己同学的一个例子,那个同学非常懒,处处都想偷懒,所以每次会努力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一劳永逸。
比如考试前夕老师画重点,其他同学只管画重点,这个同学会在课堂上就努力记住,这样下课就不用花额外的时间再去专门看。还有拜访客户,别人一次失败就等着下周再去拜访,这个同学因为懒得折腾,会等上几个小时,等对方下班了再去拜访。
我想起自己,刚工作的时候连数据透视表是什么都不知道的excel菜鸟(虽然现在还是很菜),到后来为了分析数据,不得不上网搜各种方法去除表格中的空白行,批量删除添加单元格数据里的内容,在多个表之间使用vlookup查询自动填写数据,只为了能少加会儿班。
还有之前的一个同事Q,因为要同时给上百家合作方发邮件,给每家发各家不同的数据但是说的是同样的事情,逼着他想办法学了个“宏”的功能,实现了这个功能。
你想啊,上百家一家家发邮件粘不同的数据,怎么都得花上一天去做这个事情,有了这功能,20分钟基本全部搞定,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因为“懒”,所以想要发现问题,提高效率,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点。
因为“懒”,所以想最大化地利用好时间,把事情一次就做完美。
因为“懒”,所以想要找更厉害的方法,从而不断push自己学习新的技能。
懒,简直就是进步的动力嘛!
总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人工作时间也不长,但为什么经验收获却不同?
因为思考得多和少。
回到开头那个小盆友的故事,虽然他工作时间真的很短,但已经比我见过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思考得要多。工作不是简单的时间累计,仅仅靠时间堆积不能够成为职场持续发展的动力。
思考、反思、消化吸收的能力,这部分才是一个人潜力的体现,才决定着我们在职场上能够走多远。
有这个意识驱动,才能发现问题,到下一个项目,下一份工作着手去做的时候,才能转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最大程度压缩时间去成长。
其实有一些可以立刻改变着手去培养的习惯:
1. 最难的部分是思考:做事情前先费心思梳理清楚再下手,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要达成什么,需要哪些人和资源,什么环节需要谁involve,自己要得到什么。
2. 对花大量时间的环节,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一问同事以前是否有类似的情况,站在巨人肩膀上去解决问题。(比如excel 宏的例子)
3. 有哪些部分是可以和过去的东西联系起来资源整合的,是否能合并,合并之后怎么样可以简化流程,该分权的部分分出去。(比如开头FAQ的例子)
4. 先做那些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全局的部分,抓住了大头,剩下的切分成不同块做。(比如开头数据处理的例子)
话说回来,任何事情都不是极端的,每份工作难免有一些重复性的routine部分要做,对于这部分工作,或许真的没有捷径。
但我们总归不能抛弃思考的习惯,不动脑子地去执行所有任务。
在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寻求更优解。
这是一个懒人最诚挚的心声。哈哈哈。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