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跑得越快,离我曾经想要追求的东西却越来越远

作者:Stacy 分类: 生活方式 发布于:2017-1-8 15:30 ė1259次浏览 60条评论

上一篇文章和大家征集了2016年的总结和2017年的计划,每一条看到都有很多话想回复,也想给所有留言的读者都寄一张明信片,但确实精力有限,只选取了一部分,觉得很对不住其他的读者。


从专门跑去邮局买明信片和邮票,到在车上还有吃饭的间隙一直在写,包括最后贴邮票,然后在路边的邮筒里塞进二三十张卡片,做完这些有一种小小的仪式感,提醒我用这样一种方式开启2017年。


其实最近一个月对我来说除了出去旅游这件事本身,实际上过得并不轻松,心里憋着很多事情,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心里,很重,深呼吸叹气才能好一些的那种。所以好像最近我听上去总在叹气,实际上是在深呼吸吐气放松自己。


气色也开始变得很差,直接反映在脸上就是狂爆痘,自大学之后就没有这么严重过。用了各种方法还是这边摁下去那边又起来的迹象,有些不知所措。


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那么几条我都知道: 


  • 升职被delay。虽然知道下一级别比之前更为艰难一些,而且目前进展的速度实际也是在我预期的轨道上的,但还是让我比较失望,在该有的所有经历都有、承担的职责、拿到的反馈都不错的情况下。


  • 事情多,看上去很充实,但对事情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焦虑感再次袭来。心情会比较烦躁。


  • 天气不好每天雾霾,离开北京的念头变得无比强烈。


以前总有人问我,职场里有负面情绪了怎么办?


有人看我描述的职场环境,觉得外企看起来还算比较公平的环境了,但其实也不总是公平的,之前也遇到过或者听说过,只是在公众号写作的时候,我比较少提这些。


因为在哪里都不存在绝对公平的事情,我平时也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希望把满满的正能量带给大家。但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This is life.


回到刚才的问题:培训师以前在让我们做各种测试的时候说过,职场上、工作上的行为、心态都是刻意校正过的,不一定能真正的代表你。


所以,想着什么样的话是政治正确性的,那些不能说的,话到了嘴边又会咽下去。当老板和你说,你很优秀,所有的反馈都是非常正面的,包括更高管理层也这么觉得,但希望你更加solid一点再升职。


你说完了该说的,知道也解决不了当下的情况,依然保持得体的笑容说我明白了,我会继续努力的,也请老板多多帮助指出我的缺点。


但其实回到家,你就想痛痛快快地和男朋友打电话哭一场,说这么不公平老子不干了!


然后哭累了擦干眼泪出去吃一顿好吃的。第二天上班去依然列出来今年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部分,仔细阅读别人写得特别棒的报告,心里计划还有什么今年能做的项目能够给履历添上更多一笔。


这是一种处理方式。也是我的处理方式。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处理方式。只不过与其回避问题,不如正面去解决,时机成熟的时候我自然也会离开,但不是现在。



这两天什么都不做,精简一些事情,心里一些事情明朗起来,忽然觉得很轻松,心情愉悦。


说几句反鸡汤的话:在铺天盖地的各种课程之下,我这也算是反其道而行了,但觉得还是有必要。


  • 知识变现的时代,太多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成长管理课程,你买的是知识,还是减缓自己焦虑感的药?


  • 这些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在你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无论是当下有用也好,还是短期之内没什么用但重要,这种改变是否持久?


  • 如果你本不是那样的人,绷得太紧的弦,总有一天会断掉。那些高考之前最努力的学霸,上大学崩掉;那些家长高压管制不让与男生接触早恋的,背地里玩得最疯。那些本不热爱写作,逼着自己每天一篇的,完成了一定的量之后,停下来再也不更的也大有人在。


  • 如果所有人都变成一种看起来更成熟的思维方式,so what?那些要变成有趣的人呢?那些把时间花在生活上,而不是各类app各类课程中的人都哪里去了?


  • 如果不会独立思考,这对你而言是一种新的成功学的洗脑方式和思想垄断,变成一个模子里的人。像是股市里一茬一茬的韭菜等待被收割,收割的是你的金钱、注意力,留下焦虑感。


  • We'll all be dead eventually. Seize the day.



想了很多,我觉得我的2017年要对事情精简,优先级要重新排序。筛选的标准是那些不得不做的,重要的事情。反思的几个问题是:


  • 这件事非做不可吗?对我长期的成长有帮助吗?

  • 这件事我真正感兴趣吗?还是因为机会好,所以抓在手里不愿放弃?

  • 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又不能enjoy的话,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以前我都错把事情多当作生活的全部,每天忙很多事情看起来生活就好像很丰富了一样,但实际上如果本不是以此为乐的人,硬坳下来只会越来越不开心。


放弃了娱乐、放弃了生活,去交换那些看起来更为现实的东西,我们究竟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是在这样不断放弃生活的过程中成为了另一种层面意义上的奴隶?


所以我打开印象笔记,2017年的目标上,加了列关于生活的,给自己的生活定一个目标。


因为这本来就是我啊,我本来就喜欢业余时间看书,追剧,旅游,看到好的书喜欢的美剧日剧忍不住和人安利,看到北海道雪景的时候也想写篇游记攻略,和身边朋友闲聊听他们讲感情生活,也想八卦唠叨两句。


但这些轻而易举的小事,是整天追求效率,追求结果导向的我所做不到的,至少在2016年不是。


我不是在念叨过去一年我过得多么努力,看了六七十本思维、效率、工作方面的书而不是花上几天去读一本心里想读的《伍迪艾伦访谈》,见缝插针看几部电影和分集剧情介绍而不是看完一部喜欢的剧。


只是当我回想起我的2016,觉得没有什么太多印象,那些工作上的大项目、文章、写作、涨粉在我生命里留下的印象,真的没有那么深刻。


我反而耿耿于怀的是,自己在即使该放松的时候都时刻绷紧神经,计算看这部电影值不值得放弃两小时的“正经阅读”,在和家人通电话的时候还惦记着晚上的在线分享或是文章。


跑得越快,离我曾经想要追求的东西却越来越远。


挺没劲的。我忽然觉得。


所以2017年,我会更加想要认认真真生活,生活在当下,每一天,不去计算今天的得失、效率、产出。


我会分享更多生活上的东西,毕竟8小时决定了你过得怎么样,8小时之外却意味着你是怎样的人和未来的生活走向。


我想,不盲从,也是一种成熟的方式吧。



因为以上这些,我制定了一个生活的计划。


a. 独立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注意力不被收割,理性选择。


b. 启用趁早planner,随身携带。用纸笔写下来的目标,更郑重深刻。


c. 一周只听一个在线分享,更有阶段目的性地筛选。


d. 每周至少用一点时间来看自己想看的书/剧/音乐,而不是那些“更实用”的。就像Google的20/80管理员工的方法一样,有很多新的想法是20%的时间里创造的。


e. 认真了解不同领域的东西,摒弃对事物的偏见,比如音乐和电影。之前我只接触一些固定类型的,比如音乐爱抒情舒缓,不爱摇滚;电影爱小妞电影和固定导演的,但或许之前的不喜欢只是因为不了解和偏见,尝试些新的也没什么坏处。


f. 多分享一些生活方面的内容。


g. 做一个开心的人。


Be happy.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