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如果不去用,你得到的都只是信息而已

作者:Stacy 分类: 工作技能 发布于:2017-3-26 21:58 ė1248次浏览 60条评论

上周四我有篇文章在领英公众号上发了,叫作《哪有什么理财诀窍,别人不过是用你喝咖啡的钱存了70万》。


这个标题起得很巧妙,很抓眼球。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标题,下面好多人评论,如果挣了钱不花,就靠省喝咖啡的钱,过度压抑自己的喜好,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我投稿时文章本来的标题叫作《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如果是这个标题,应该就不会有人过度关注文章中提的“拿铁因子”这个概念了,而会理解我其实指的是,钱要花得有质量,也要有理财的意识。


当然,如果是之前我起的这个标题,也失去了话题性。(哎,从这也能看出来我其实在文字方面一直不擅长)


这点挺有趣,有时候仅仅是换了一个标题,就能左右人们关注的重点。


由这个我其实联想到的是,如果能够同时发出这两个标题的文章,就可以对比知道到底哪一篇文章打开率更高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A/B test。



A/B test是一种测试思路,在互联网公司用得比较多,Facebook在这方面有很多案例。


A/B test除了像刚才提到的那种应用场景,看看两组不同的标题,或者是文案,设计,所带来的后续差异;还包括发布新功能时,使用灰度发布的方式,测一个新功能对一些关键指标的影响。


灰度发布指的是整个新功能不会让所有人都看到,只利用一部分流量,选取一部分用户让他们看到新功能,这部分用户是treatment组(实验组)。


之后再观察对比之前的control组(基准组),这个新功能是否有效地提升了打开率,成交率,成交额这样的一些指标。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可以测试出某个功能、某项优化是否有必要覆盖全部;并且如果在测试的时候发现有bug或者是异常,可以及时调整,保证上线切换的时候能够平稳进行。


我记得之前听Facebook工程师做分享的时候,对方提到几年前Facebook在主页信息feed流中好友的新鲜事改成大图就是用A/B test测了一段时间,但人人当时直接抄了这个功能,事先没有做任何测试,结果用户纷纷吐槽不得已只能先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要有相对比较多的流量和样本,这样得出的数据才有参考意义。并且也只适合短期的有具体指标的监测,不太适用于长期的监测,因为长期的话掺入的因素太多了,很难说是某项功能和指标带来的直接变化。




这种方法虽然看似和程序员、产品经理关系最大,但如果business业务部门,也有这种测试的意识,就能在工作中通过一些小范围的测试,变换变量看哪一部分能有效提升工作成果。


我就曾在工作中尝试运用过这种方法,先是更换了一组目标人群,成交额比之前的就有大幅度提升;再之后又换了文案内容,这样逐渐调试总结出来一些经验,把相关指标提高到了原来的好几倍。


这其实就是利用这种思路去改进工作方法。所以看似简单大家都知道的概念,换一个应用场景,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毕竟现在信息量大家都不差,搜一下就立马能得到海量的信息,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不同。


如果不去用,你得到的都只是信息而已。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