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我如何看待“名校外企女硕工作10年被裁”?

作者:Stacy 分类: 自我提升 发布于:2017-4-13 21:20 ė1143次浏览 60条评论

前段时间有则“名校外企女硕工作10年被裁,求月薪3千元工作而不得”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关注,和再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深圳某男40岁遭某企业辞退,两者都有些相似之处。


一时间大家都心有戚戚,尤其在企业工作的,顿觉没什么安全感,也开始操心起自己10年后会不会也有此遭遇,逼得人到中年还得卖房重新求职,想想就紧张。


有朋友转发这篇文章给我看,问我的感受——名校硕,外企,女,拥有同样标签的我看到是否会觉得心惊肉跳?


问题不在于名校、不在于外企、不在于性别,问题是,你是否拥有未来时间观?你准备好了吗?



三个标签里,先说名校。名校意味着什么?过去的勋章。别在身上,帮你建立起一个圈子,为你多打开一道机会的门,它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进入社会之后,之前的清零,一切都要依照新的规则重新开始计算。


之后你会发现,这枚勋章在身上,反而会更加沉重。你做得好的,因为它一切赞誉相较而言变得理所应当,做的不好的,它则像一枚放大镜提醒别人,如芒在背。


我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还会问毕业院校,工作久了,换了组同组的人甚至都不会知道这些信息,只会问过去在哪家公司、哪个部门、做过什么。


名校的身份自毕业之后就不断被消解,被新的身份取代,如果只是留恋过去的勋章,找不到新的身份,新的自我和标签,就会变成一个模糊的人,随时都会被替代。


再说外企。其实也并不是企业等员工40岁就辞退卸磨杀驴。我周围有许多40+以上的员工,但确实级别都比较高。


就他们之前的工作经历来看,无一不是拥有实打实十几年的专业领域经验,一步步打拼熬出来的,当然,肯定也是踩着无数人的肩膀上来的。那些懵懵懂懂或是浑浑噩噩混了十多年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确实很难到这个级别。


所以并不是到了40岁就会被外企残酷辞退,到了40岁还没有积累一定高度领域经验或者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哪里都会被淘汰。


不是什么职位是金饭碗铁饭碗,是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有饭吃,这种自己给予的安全感才是金饭碗。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本职就是等价交换的雇佣关系,我之前很早就写过“在职场中谈情分?太天真了”,尽早意识到没有企业愿意为低于岗位价值产出的情况买单,就会鞭策自己不要懈怠。


不要说40岁没什么特长经验被辞退了,周围还听说有不到30岁工作业绩一般所以三年合同到期不予以续签,顺水推舟“辞退”的情况。30岁前还能拼体力,40岁如果还没有积累更多有效经验,难道要和不到30岁的人拼体力吗?


最后一个和性别有关:女生到底要不要那么拼?


我之前也写过,这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你所收获的最终都会长在自己身上别人拿不走,本来拼不拼都是为了自己过得爽,好多人都觉得好像努力是让别人占了便宜一样。



说了这么多,那职场人该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呢?


1. 拥有未来时间观。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刚看完一本叫作《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的书不久。里面提到"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把时间的态度和看法分为六种,涉及到过去、现在、未来如何去看待把握。关于未来的,就是未来时间观,讲究前瞻性,为未来制定目标并执行。


我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发现公司中有不少员工年龄比我大但是和我做着差不多的事情。我不想以后成为一个轻易就被年轻员工替代的人,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时不时问自己几个问题:到了那个年纪我要做什么事呢?如果离开了现在的公司和职位,我还能靠什么其他的技能吃饭?


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之后,我开始寻找目标,总结出“两手准备”的方法并开始实践。


2. 一手提升工作技能,积累有效经验。

我自己个人的感受是,其实外企真的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条条框框规则都已经划好了,所有的一切都井井有条非常有秩序。这样的环境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房,我们身在其中,但会看不清外边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


工作两年的时候,我参加一个行业的沙龙讲座,发现自己其实视野很封闭,周围的同事和我的状态也差不多,对一些最新的行业动态都了解不多慢半拍。


那次之后我从自己的一方小世界中跳出来,去听一些讲座,结识一些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时刻准备着”,可以说是一种更好的状态,能够更警醒地面对外界,不至于温水煮青蛙。


这两年学习提升的方式和渠道都多了许多,比如赤兔、分答上听分享,领英上结识同行都更为方便,多去学习,起码能保证眼界不落下。


3. 为自己留一手:寻找退路,不局限于职场,做最小范围尝试

之前写过关于“节流”的文章(《哪有什么理财诀窍,别人不过是用你喝咖啡的钱存了70万》),这里讲“开源”的思路。


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考虑可能选项和可行选项。比如我曾列出我的:翻译、语言培训、喜欢和人分享,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最后我选择写作作为载体,做我能做和擅长做的,解答咨询,做一些在线分享。


这件事从我开始问自己前面几个问题之后不久开始做,快三年了,也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刚开始我也焦虑,觉得这样积累的速度太慢了。每个月只有零星一点额外收入,太累不划算,但如果看得长远一点,坚持做十年呢?


这样即使十年后,到了企业付出的价值和收获觉得不对等要裁员的时候,凭借其他的事情也可以顺利过渡对接,即使达不到之前的水平,也能不至于一下慌了手脚。所以抱着这件事情要坚持下去做十年的想法,心态就好多了,踏踏实实做。


为自己早做打算,不局限于职场,把这件事当作一个产品来做,做最小可行性尝试,这都是在一点点地开源。


有人说我没有这些技能呀那怎么办呢?其实不局限于技能,挖掘一下自身的身份、优点、喜好,也可以找到开源的方式。


以前还流行用校内网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新妈妈写了自己的生产经历,后来帖子广为流传,拥有了许多粉丝。再后来我看到她的微博上开始做一些童装的开团,后来好像又开始打造自己的店铺和品牌。


这其实都是无意中根据自身特点发现了自己擅长做的事,坚持做下去,成为了职场以外的另一条路。


所以,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