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数据的欺骗性

作者:Stacy 分类: 工作技能 发布于:2017-8-7 23:26 ė1199次浏览 60条评论

上一篇里提到,关注数据,学习数据分析,但也不要唯数据论,因为数据具有欺骗性。(戳:【371】推荐书单:做到高层必备的能力——数据分析看懂财报


数据的欺骗性并不是指数据弄虚造假,而是指人为地选择一部分数据展示,故意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从而达到障眼法的目的。


讲两个关于数据的故事吧。


一个是朋友冬瓜某次写年终总结述职材料。这类材料肯定是要各种往好了写,挑选那些比较大的项目,数据比较漂亮的往上罗列。冬瓜的上级特意提醒他,要多加一些数字,显得比较有说服力。


冬瓜在整理一个重要项目的时候发现,这个项目好像从哪几个角度出发算出来的数都不是大幅的增长,甚至有的维度还是负的。冬瓜很沮丧,请教资深的同事。同事说,嗨,这容易,那你截取某段时间看下数据。


冬瓜就跑去按时间段算数据去了,果然发现有一个时间段的数据很漂亮,这样能够说明这个项目带来了很积极的增长,所以冬瓜就用了这个数据。


另一个是曾经我和一个做产品经理的朋友可乐吃饭聊起来的。可乐所在的公司非常重视数据,和许多信奉数据的公司一样,许多新产品新功能是否上线,都要事先做很多轮A/B测试,看新版本是否能够在数据上提升产品的综合业绩表现。


作为产品经理,可乐团队负责的产品每次上线前测试大家都很紧张,希望能通过。很多时候是很难一次性通过的,所以他们常常会改一改角度变着法儿测。


所以本来是为了提升整体数据而测试新功能是否需要上线,最后常常变成为了推进新功能上线,而不停变换测试的方式和维度,期望这样能得到一些积极的数据。


因为新功能是否成功上线和KPI有很大关系。这样一来,为测试新功能效果的A/B测试也变了味。



总结以上,数据的欺骗性在于:容易被人为地操纵,作为说服他人的武器。通过横向选取不同维度,纵向选取不同时间段内的值,就能够影响人们对事件结果的判断和认识。


所以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客观的事实,有时候取决于使用者的出发点和目的。这种形式上的“客观”反而会起到麻痹的作用。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许多公司过于看重数据,把数据表现和业绩紧密挂钩,大家也不会这么绞尽脑汁去找所谓“漂亮的数据”。


以前看一本讲述Google产品运营的书(具体忘了是哪一本)里提到过,有时候页面上一根线或者是图标的边缘是1像素还是2像素都要A/B测试很久(1像素大概两根发丝吧),这种时刻确实让人很无语。


作为执行层面,确实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但是作为管理层面,应该会有100件优先级更高的事情需要安排员工去做,这种“1像素还是2像素”的事情,还是少有为好。


同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角色,都要清楚地知道数据的意义,警惕这种“表面的客观”。


不然,我们最终都会成为数据的奴隶。


(完)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