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成长》9月1日起全网预售——倒计时2天;写写这本书的幕后花絮

作者:Stacy 分类: 工作技能 发布于:2017-8-29 23:51 ė1250次浏览 60条评论

我知道你们要问什么。


好事多磨,本来以为会早一些上市,又多等了一段时间。


我的一位老友,上个月来北京出差,问我我就说就这两天了。然后他前两天又来北京出差,差都出两回了,然而我还是说,再等我一下。尴尬,哈哈。


这两天和大家聊聊这本书诞生的一些幕后花絮吧。


去年9月底编辑联系我,到9月1号发行,正好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以前我压根没想到出版一本书竟然要这么复杂,要耗时这么久。


这可能是因为碰上了一位非常认真的编辑吧。我们俩都是天蝎座的,每次联系两人话都不算多,干活都很利索,效率很高,常常顺带手把对方的事情互相都做了。


这种情况下还推进得慢,我讲讲为什么。


◢ 1 


先说说时间轴。


9月通过一次电话之后,编辑简单报了选题,之后10月让我准备一份大纲。我花了一个周末整整两天的时间,准备了一个详细的目录发过去。


她说她拿给编辑部的同事看的时候,同事都很感叹整理得这么详细,基本可以算是一本书的目录雏形了。编辑部内部很快就通过了。


内部通过之后,又提报到社里。社里讨论了一段时间,最后通过大概是在11月。因为我那时候粉丝量少(说得就跟现在多一样的),单靠内容,我的编辑小姐姐估计也没少花力气推进促成出版。


12月初我们签订了合同。我第一次去出版社拜访了编辑。不得不说,因为之前有好几个编辑联系过我,虽然只是通过电话,我就能感觉到这位编辑很专业老练,很有自己的想法。


见面证实了我的想法,我们坐在会议室,一个多小时开会讨论完了整本书的结构和框架。


我回去花了半个月按照建议又重新整理了一两回目录,终于在1月中旬基本定下来了。


之后为了写稿,我把公众号都停更了一段时间。过年的时候,可以说我每天都在赶稿子,每天少则六七个小时,多则十二个小时,一直在赶稿子。


而且......过年期间我还去大喵家里见家长来着,结果每天我就宅在屋里写稿,他们看电视,我在写稿,他们聊天,我也在写稿,他们出去买东西,我也在写稿。


其实不少内容都是以前文章的整理,但是以前都写得太短了,一篇文章都只有大纲,根本不成样子,所以我至少扩充了一半的内容。


加上以前还没有形成文风(就跟现在有似的),所以文字也都改了很多。表格啊、图片啊,都要重新做成统一风格的。


一直到3月份,稿子终于搞定了,我把简单的排版也做了。全文统一格式,需要highlight的文字,目录什么的,全弄出来。


交上去了,觉得很整齐,看了心里很舒服。嗯。


◢ 2 


我以为我就弄得够细的了,可以省我的编辑小姐姐一些事。


然而有一天,她发来照片问我某一个词的意思怎么样更精确。照片是这样子的:



她发来好几张,每一张都是这样的。我就惊讶到了。


其实在开始写书稿前,我就问她,语言风格要不要注意,她就和我说,不用,你平时怎么写就怎么来就好了。


因为是要印刷出来的,所以我都稍微注意了下,有时候还要查资料确保严谨。


但看到这个我发现,她竟然真的一页一页把书稿中所有的用词语病之类的都改了一遍!


说实话,我也买过不少类似的书,有些粗糙得我看了都脸红,书皮上很明显的错别字,或者语言风格很混乱,一看就是不同时期的拼接的。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给自己挖坑说我自己的书就没有错别字什么的,但我想说这样精细的改法,真的是我没预料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书稿3月交上去之后,到5月差不多才好的原因。之后的两个月排版、申请书号、设计封面、想书名、写序,这样一步步做完就已经7月初了。


书开始下印厂。这个时候,编辑又一次考虑到更好的阅读体验,选择了线装的方式。而线装,比胶装装订要慢很多。


选择线装是因为书中有一些表格,胶装的话书页往里的部分看起来不方便,线装每一页都可以平铺看,非常方便。


而且她还考虑到,书的封面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花,所以特意选择了书皮+内封(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术语),也就是说书皮是可以取下来的,里面还照样有封面。


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本来只要交15万字的稿就可以了,我交付的时候,担心有些内容可能会被删掉,所以多交了七八万字。


虽然超出了原先的字数设定,但是后来考虑到整本书内容设置的完整性,她还是保留了多出来的字数。


正是有她的这些高要求把关,所以最终得以呈现这样一本我这个挑剔鬼还挺满意的书。


明天具体写写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使用指南。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