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每个月还贷18000,公积金调整之后该怎么办?
这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华为员工都这么穷,怪不得拼多多能火》,把最近的两个热点结合了起来。
一个热点是拼多多,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不少相关的文章了,另一件事其实和职场人关系更紧密,但我问了一些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大家似乎都还没有注意到。
这篇文章中提到华为将北京员工的住房公积金由之前的12%调到了5%,引起了内部员工热议,一名员工匿名发帖哭诉自己每个月扣除家用之后个人花销只剩1000块,这样调整之后相当于每个月少2000元。
作者计算得出这个这位员工税前将近3万元薪水,算上华为的各种奖金和补贴,年收入50w应该没有问题。
他之前在北京六环边上买了房子,每个月房贷是18000元。买房子付首付掏空了家底还欠了外债,两年还没有还清,明年年底还有30万的信用贷要还清。家人省吃俭用,小朋友也即将上学。
所以这次调整对他影响很大,尤其是心态上的打击比较大,用他的原话是“以为加入了华为生活就会变好”。
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挺难过的,尤其是我也刚买了房子之后也要面临还房贷的压力,感同身受。
当然我写这篇也不想传播焦虑,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吧。
公积金怎样用?职场人要了解一些五险一金的基础知识。
也是前阵子准备买房,有天和其他公司的朋友无意中聊天发现,公司同样都交的12%,为什么我的薪水比他高,但公积金比他的少?
直到我打电话给HR才了解,原来公积金每年7月份调整一次,调整的基数是按照前一年的平均薪资计算的,我因为去年下半年才升职,所以全年平均下来基数就小了不少。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我可能到现在也都稀里糊涂的。
公积金是个人缴多少,公司同样还得缴一份,所以有些刚工作的小朋友觉得扣的多没有拿到收,实际上是好事,因为公司帮你个人交了同样的钱,以后买房租房都可以提取使用。
公积金的使用方法:
1)买房提取、申请贷款:比商业贷款利率低,不过额度有限,北京这边是最高个人可以贷120万。多出来的部分可以申请商业贷款一起,叫做组合贷。
2)租房支取:租房实际上也可以找HR办理,提交简单的材料,就可以每个月可以提取一部分,每3个月发放一次,一年申请一次。
3)自建房屋:适合家里有地的小伙伴~
4)治疗重疾(也是写这篇文章查询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退休等。
公积金的一些政策:
各地针对公积金的支取都有一些不同的政策,职场人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五险一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政策变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前文提到的华为下调比例,也并没有违反国家的规定,因为今年5月国家新发布了一项《关于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通知》,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下限为5%,上限由各地区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确定,最高不得超过12%。缴存单位可在5%至当地规定的上限区间内,自主确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华为只是及时跟进了而已,我觉得之后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跟进,所以其实会影响到不少人的。
家庭资产、负债结构、风险抵御能力
看到华为那位员工发帖说每个月还房贷18000,在北京六环买了房子,我粗略算了下,这贷款得有300多万,首付也得200多万,加起来大约600万或者更高的房子,按六环(快到通州)5w左右的价格,房子应该在一百多平。
现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不少家庭负债率都在50%以上,这其实挺危险脆弱的,这样的家庭情况风险抵御能力也差,所以需要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如果我是文中的这位员工,我会:
1)把全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尤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要配置高保额,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2)夫妻双方都需要工作。双职工家庭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避免把担子全落在一个人身上导致精神压力过大。
当然了最好两个人能力相当,互相都能够跟得上对方成长的节奏,这样即使一方有一些工作或者事业上的变动,也不至于深陷困境。
3)考虑换一个城市生活,毕竟听起来生活质量已经下降许多,也许与初衷背离了。不过这项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换一个城市生活,虽然压力会变小,但也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当然,如果我是这位员工,我可能在一开始就会选择稍微小一些、户型紧凑一些的房子。其实三口之家也够住,这样生活压力小一些,生活质量也能有所改善,以后量力而为换房子。
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和先生在买这套房之前就计算了我们目前所能承受的最高贷款以及还贷能力,考虑到之后小家庭的支出以及父母年纪大了,选择了量力而为。以后我们每个月还贷数也不亚于这位男主人公,但小的这套房子可以租出去,抵消了一部分房贷压力。
多说一句,也是和朋友聊天得知,有的人借消费贷100多万出来用做房子首付款(虽然消费贷明确说是不可以作为买房使用,具体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的),每个月光是利息就是6000,也是吓人。
可能每个人观念不一样,但我个人还是偏向量力而为,无论做什么样决定,还是建议在决定前就考虑清楚风险和承受能力。
关于如何看待工作、压力、未来
其实那位员工的帖子我看下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把公司当成家?
我刚工作没多久的时候就意识到,在职场中谈情分?别天真了!文章中也写过很多回:
企业永远是逐利的,一份工作就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不要掺杂别的情感,工作认真负责对得起良心就行。付出过多感情之后幻觉破碎的一刻人容易崩溃,造成了多少悲剧。
再谈谈压力。之前听过一个培训,老师提到过一个例子,有一个针对6万人的调查,问了两个问题:
1)你的压力怎么样,大不大?
2)你觉得压力会对身体有害吗?
这个调查追踪了8年,后来发现那些第二个问题回答yes的人,即认为压力会对身体有害的人,死亡率比起回答no的人上升了不少。这个例子其实说明了,你怎样看待事情造成的影响大于压力本身。你觉得压力会对身体有害,比压力本身的危害可能还要大。
所以面对压力我们可能要重新换一种应对的方法,才能减轻压力对我们的潜在伤害。
最后一条,还是觉得在年轻的时候,要有为未来存“一笔钱”的意识。这个不是仅仅指理财,而是指要做一些能够为未来做增值的事情。
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发展一项副业,多样化收入来源,抵消一部分未来因劳动力下降所带来的风险(比如失业)。
比如我经常和朋友打趣,现在坚持写文章就是为以后哪天岁数大了被公司裁了失业做准备,先生业余时和朋友做的电台节目(喜马拉雅搜“准风月谈”)收听人数也在稳中有升,趁这会儿为未来加把油,才不至于在那天到来的时候毫无准备。
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觉得压力更大了,但这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够有风险防范、应对未来的意识。
最后讲讲我被鼓舞到了的一个故事,当我把那篇文章转给闺蜜看的时候,闺蜜和我们说,有一定的压力才有动力,也许可以化危机为转机呢?
她有个朋友刚结婚就怀孕了,事业还在上升期,当时也是因为买房、生孩子的事情一度焦虑过,后来还是积极面对,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回来勤奋工作,做得也越来越出色,已经要提升预备合伙人了。
所以闺蜜总结道:如果是政策调整我觉得最好的应对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增值吧!
你看,生活还是会有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嘛!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