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996,那外企有996吗?

作者:Stacy 分类: 初入职场 发布于:2020-2-1 11:20 ė3171次浏览 60条评论
周末被996这个话题刷屏了。之前程序员的996.ICU(早九点晚九点一周上六天,进ICU)网站得到了许多点赞,后来网站被各大浏览器封了,再后来Python之父也公开支持。

其实本来还没那么大的热度,直到马云的内部员工讲话传出来,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论,微博热搜盘踞了好几天。

正好这几天有学妹和我咨询外企的工作节奏,加班现象是否严重,是否有自己的生活时间。

我说一说我所知道的一些吧。


 


1. 外企是否996,一部分取决于公司的行业和性质。

如果仅仅就“外资”这个角度出发,那就很广了,像是外资律所、知名的咨询公司比如MBB、广告公司比如奥美、会计师事务所也包括在内。


不过这几类由于都是提供服务类型的,算是乙方,所以加班真的很多。996应该算是基线吧?上限?


我在律所的师兄,约好几回才能见到一回,临时被放鸽子我一点都不会稀奇,我们周末吃完饭晚上十点各自回家,他说回去还要继续工作到半夜甚至两三点。


有从咨询公司来的同事,都有一个习惯。工作到六七点必然下去吃个晚饭,再上来接着干活,不像我们加完班到八九点才吃。因为他们之前加班经常到半夜,十一点走觉得今天就很幸运,所以就先很自觉地吃晚饭,知道要干得很晚。


在四大的,也差不多,之前和同学合租,她上项目的时候,我差不多一个月见不到她。其实她每天都回来的,但都在我睡了之后(12点),早上在我起床之前就走了(8点),有时候太晚了就在外面住酒店。


所以对于这类外企,由于行业性质,996只是起点。


2. 其他外企的情况,取决于职位性质、公司文化、老板风格。

其他外企的加班情况,大体上来说还好。有的岗位可能忙些,或者是上项目的时候加班也很多,996也有。


但外企做事会相对体面,也不敢违规,所以明面上的,强制996这种应该是不太有的。我了解的一些,都是弹性工作制,晚来一会或者早走一会,都还好。主要是要把事情完成,但其实有时候事情真的也很多必须加班才能完成。


和公司文化也会有关系,比如说开会,一些公司就很习惯一个会开好几个小时,但是效率又不见得高,大家就只能开完会之后加班干活。


而有些公司就会注意到这种情况,就会在公司内部倡导一些高效开会的准则。比如“two pizza rule”(限制人数),或者有明确主题和讨论事项,还有如果谁对会议没有贡献或者讨论,就可以离开。等等。


很多外企在这方面比较重视,所以被太多无效会议侵占工作时间的情况就会被多少控制住。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s://www.getminute.com/how-to-run-a-meeting-like-google-apple-amazon-and-facebook/ 


而国内的很多公司,我听过不少朋友吐槽,集中在比如开会开好几个小时,开会时候没有主题,开完会没有进展。


甚至一些还挺大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人习惯用outlook约会议,所以一些会议都是临时被叫过去,没有提前准备,打乱工作安排。


3. 收入和工作时长是否挂钩,要看薪酬package的构成。

外企那么多,每家薪酬体系也不太一样,一个package指的是所有的收入,比如基本薪酬、各种补贴、是否有提成、是否有额外的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是否有加班工资等等。


有的基本薪酬低,工作要打卡,但员工加班的部分算加班工资,这样加总起来收入处于还不错的水平。


有的可能基本薪酬高,但弹性工作制基本没有加班工资。


还有的可能基本薪酬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但是靠绩效激励。


所以选offer的时候,也要问清楚收入构成,考虑个人的情况做选择。 


 


总的来说,外企不是不加班,不是没有阶段性996的情况,但相对来说,面上都会做得过去,不会做得太出格,不强制。


文化上也相对宽松,比较尊重人,没怎么听说过晚上很晚不及时回复工作微信消息就会被批甚至被裁。


如果你比较看重工作生活平衡,能够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外企在这方面算是个不错的选择。结合收入来看,性价比还可以。


当然,针无两头利,如果看重的是通过拼搏获得更高的收入,也许那些动辄发多少个月奖金的公司更适合。


总归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不要老天天看着自己没有选择的那部分眼红。


我是不赞成强制996的。我觉得强制996,更多是企业的懒政,懒得去花时间管理,比如用合适的方式激励员工、发现低效的环节提升工作效率。


国外同事听说了中国996特色的反应,说,现在是21世纪了,奴隶制早就被废除了。


这个同事,工作起来可是比996还拼的,我们开会他们那边一两点了还坚持拨进来一起开。对于这么拼的人,996不算什么,但大家反感的是被洗脑强制接受996。


其实顶尖的员工怎样都会想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也许宽松一些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充充电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作。但混日子的员工仍然会混日子,也许更低效。


个人选择的话,我也还是更看重长期可持续发展,但这不代表不努力、不拼,我下班之后仍然会选择充电每天也没放松,但我无法理解那套996就是拼搏就是福气的说法,所以我也用脚投了票。


戳: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