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选书的思路和好用的工具

作者:Stacy 分类: 自我提升 发布于:2020-2-1 17:40 ė990次浏览 60条评论

开工了大家都还好吗?


假期里发了一篇最近读的一些不错的书,发现有不少分享和收藏,也收到了一些朋友在后台的留言,问我一些关于读书的问题。


所以写一篇汇总分享一下,全文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读书的两种思维

  • 选书的5条参考

  • 在哪里/用什么看书

  • 比较好用的工具


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工具/app无推广或利益相关,纯分享经验。


 

读书的两种思维


据说很多人买书纯粹靠名字和封面,每次电商搞活动,挑一大堆感觉不错的书回来,结果不少书并不是那么理想。


我曾经也是这样,但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钱和时间,后来我意识到,选书背后要具备两种不同的思维:


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全盘接收所有的信息,记录书里的知识要点。

一种是淘金式思维:更加主动地思考书里的内容是否合理,吸收自己需要的部分。


可能有人会觉得第二种更好,但两种思维方式,未见得哪一种更好,而是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选择地采用适合的方式。


如果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时候尚未构建起知识体系,这个阶段海绵式思维是很重要的,这时候不具备太多分辨筛选的能力,在选书时候,就要更加谨慎,不然有可能会被带偏。


比如第一次接触经济学或者心理学,如果先入为主看某个派别的,可能就会忽视全局。


如果已经对一个领域比较了解,这个时候更多就是淘金式思维,吸收自己需要的部分,因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


比如我看我工作相关的一些书,即使书中作者有一些非常强烈的个人观点,我也能够结合工作经验有一些自己的判断,选择吸收多少。


这两种思维对选书、以及看书的时候花多少时间、重点在哪,都有帮助。


 

选书的5条参考


我其实也选过很多很雷的书,但现在这种比例越来越少,总结出了几条我选书时候的参考:


1. 思考密度(工具书/散文小说除外)

买书时网上都会有试读篇章,我会大概看一下内容和目录,确定这书能够在很多方面给我启发。


以前我会把一本书从头到尾都读完,但现在有时候一本书读了一半如果基本都是些我已经知道的,我可能就会放弃。工具书和一些散文小说之类的除外。


2. 书的评价

豆瓣评分基本还比较靠谱,如果有的书是引进的翻译版本,我可能会跑去国外网站比如美亚上看看原版的评价。因为有的书评价不错可能是起了个不错的中文名,书的内容可能没那么惊艳。


3. 书的目录

试读章节和目录我都会翻一下,看一下这本书的大概结构,有哪些部分比较感兴趣。


4. 经典vs.新

这个上文有提到过,进入新领域首先读经典作品,不会跑偏。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追一些新书,比如我会看我工作相关最新出来的一些书和案例。


5. 作者

一般情况下我不是特别关注作者,不过我经常会顺藤摸瓜,觉得一本书比较喜欢,那就会去看这个作者写的其他书或者是作者推荐的书或作者。比如以前我就是这么看了林达、蒋勋的一系列书,最近是在看吴军的一些书。


 

在哪里/用什么看书


(以下推荐无利益相关)

1. 最近用得最多的纸质书租赁:微信小程序搜“小木屋”

以前用kindle看书多,现在又喜欢回归纸质书了,其中一个原因是一条心理学依据:人在记忆的时候,周围环境、声音、气味、触感都能帮助加强记忆。所以看纸质书的时候,每一本书的触感,翻页都能帮助你加深记忆。哈哈。


这个小程序的年卡是365元,一年无限次借书,一次借3本。书很新(可能很多人交了钱就不看书,和健身房一样),书收回的时候他们会消毒,塑封,所以拿到之后和新书感觉差不多。遇到喜欢的可以折扣买下。


最好的一点是几乎不用等电商促销,随时借来都可以读,而且因为书非借而不能读,会想要赶紧读完还了。如果书不好,也没有买错书的懊恼,还回去就是了。


目前书比刚上线的时候多了许多,缺书可以登记(我登记过好几本哈哈)。


2. 老相好:Kindle Unlimited电子书包月服务

Kindle的这个也很久了,我是之前搞活动时候办的2年大概160的样子,每次可以借10本书,随时借和归还。


Kindle电子设备和手机上装kindle app都可以用这个服务,可以借的书也越来越多,还是很划算。出门在外带纸书不方便我用kindle比较多,轻便不伤眼睛。可以在kindle的公众号里看到这个包月服务。


3. 新欢:微信读书app

老实说这个是因为用理财通理财,会员每个月送书和读书币,我才关注,没想到体验很顺滑,新书更新得很快。前几天推荐给大家的《性格的陷阱》今年四五月份的书,也不那么大众,都已经有电子版了。


用的时间短,所以心得不多,有朋友说在app上书,满时长会送读书币,用于购买新书,看得多基本就用不完。也可以购买无限卡读书,一年大概100出头的样子。不过因为这个要用手机看,出于护眼考虑,我用得还是会少一点。


 

比较好用的工具


1. 整理kindle标注:https://www.clippings.io/

Kindle读书时标注的部分,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同步导出,可以选择导到印象笔记中,这样可以进行回顾和搜索用。


2. 纸质书笔记:石墨app—文字识别

好几年前我用过一个类似的文字识别app涂书笔记,但后来就没有更新过了,最近也是发现原来石墨里就有这个功能,很好地把笔记应用和文字识别放在一起了,比其他单纯的文字识别应用要方便。


不过这个功能要付费,不贵,一年80多,如果习惯看纸质书做笔记的人可以用这个,识别率很高,省心,不过也有一个缺陷:转化完的文字不会自动换行。我看了市面上其他的应用,有换行的功能又比较单一,需要切换到其他笔记应用粘贴文字,所以就没有考虑其他。我也给它家的产品提了建议反馈,希望能有改进吧。


3. 其他两款读书时相对使用较少,个别情况会用:幕布和印象笔记。

幕布用来做读书时候的思维导图比较方便,印象笔记拍照之后可以在图片中检索文字(会员)。这两种需求我比较少,更多还是用前面两种,供有需要的小伙伴参考。


 


有人问我会不会用听书的方式“读”书,我还是会倾向于自己看书。因为听了一些书之后,我去翻原书看,有时候会发现解读人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而不一定是书里本身讲的内容,这让我们自己少了很多思考的过程,也缺失了理解作者原文的逻辑。


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但还是建议比较好的书,一定要自己看一遍。记得更牢,体会更深,吸收更多。


也有人问我工作忙碌之外,写文章、做社群备课讲课,我还有点自己各种各样小爱好之外是怎么抽时间看书的。


因为通勤主要是打车或者拼车,所以我基本都在路上看。如果当天休息早,睡觉前也看一会。最重要也最简单的就是:


看完一本书的方法就是每天都看。:)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