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印度同事,让我改变了之前的成见
公司很多印度同事,以前我其实对他们挺有成见的,因为早些时候合作有被他们坑过不少回的经历,也和他们撕过。
可能这些问题和不少人对印度同事的印象差不多,比如不守信用,善于权术,喜欢推卸责任,并夸大自己的功劳,等等。
直到后来合作过几个特别棒的印度同事,几乎完全扭转了我的这种印象,我才重新认识反思。
同事A,MIT的MBA,之前工作背景是知名咨询公司,很能发现问题,然后用一些很有创意的方法解决,而且真的觉得是什么都会,或者即使不会也能很快速地学会。乐于助人,之前也有去东南亚还是哪里的NGO服务,中文还挺流利的。
同事B,工作狂,有时候发出去邮件秒回,要么就在聊天工具上回复,再一看时间,他们那边凌晨一点。常常如此,非常拼命,我都经常和她说要她多休息。
而且她最好的一点就是特别真诚,沟通一些方案,她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也会沟通好为什么暂时不做,而不是像之前合作的一些同事要么就让你先写长邮件,要么就拒绝所有的需求。为人热情,也很聪明,她是我见面之后就很喜欢的同事。
同事C,没有前面两位印象深刻,但也是属于很认真负责踏实的。合作起来觉得很可靠。
和他们共事过之后,我重新思考,他们在什么方面做得比我们好。这里面有项目经理有产品经理,普遍来说,他们有这几处做得比较好:
1. 了解生意或用户,或者说看问题更有整体性。
我感觉做得比较优秀的印度同事,他们即使是工程师,对生意的了解都普遍会更深一些,知道自己做的什么会和什么数据有关系,业务部门的痛点是什么。
国内合作的一些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其中不乏特别优秀的,但有一些对生意或者用户了解太少了,甚至待了一两年了对所在部门的架构和一些基础业务背景都不那么了解,让人惊讶。
著名产品人梁宁说过,做产品要能洞察人性。没有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可能做自己领域的东西还可以,但很难想象能把这个事情做得好。
2. 不断提问搞清楚需求和优先级。
国内的有的产品经理,很有行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有时候你说,我们先把这个讨论讨论,他们就会说没时间了,不然工程师做不完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前面讨论不充分,后面频繁修改,频繁遇到新的问题。
印度同事真的很喜欢沟通,不断地要和你开会,聊需求,我觉得有时候和他们远程电话沟通的次数,都比和国内个别产品经理合作时候沟通要多。
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你说的这个我们来安排一个call讨论。会上也会不断问你问题,问什么情况下使用,谁来使用,频率如何,影响如何,然后问你这样是否可行,那样是否能解决问题。
但最后聊清楚了,中间不会遇到太多新的问题要返工的情况。
3. 对待问题更加执着。
曾听别人分享过一个例子,可能国内同事和老板说要做一个事,老板拍回来了,下次就不提了,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可能也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觉得老板不支持。
但印度同事会不停地提出来这个事,准备更多的数据和测试结果,认定了这个事就很执着,所以有更大概率能推动事情进展。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比如说更会表达,展示自己工作成果,以及抱团,这些更常被大家周知,所以就不多说了。
本文出自 Stacy职场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发表评论